“北平之秋”的烟火气

小编:郝宁 王若溪 <video width=&quo发布日期:2025-10-14浏览量:5
核心提示:北京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笔下的“人间天堂”。在每个值得早起的秋日早晨,逛早市无疑是美好的体验。

  北京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笔下的“人间天堂”。在每个值得早起的秋日早晨,逛早市无疑是美好的体验。

  元代起,钟鼓楼的钟声便定下了作息的节奏。据《元典章》载:“其夜禁之法,一更三点钟声绝,禁人行,五更三点钟声动,听人行者,违者笞二十七下……”明清两代,钟鼓楼依旧晨钟暮鼓,指点着京城百姓的生活节律。

  昔日钟声渐远,如今在二环边上,新民菜市场的卷帘门声成为新的晨钟,用最朴素的烟火气,将城市唤醒。

  这里极好找,沿旧鼓楼大街北行,过护城河即到。市场分东西两区:东区是早市,上午11点闭市;西区则全天营业。

  逛早市,买菜并非第一要事,首先要满足的是口腹之欲——吃早点。

  不同于地铁站的餐车或便利店,这里主打纯手工。市场口,包子铺蒸屉高摞,白烟袅袅,馄饨摊香气扑鼻。往里走,山东大煎饼在鏊子上摊开,刷上酱,裹入薄脆,仿佛能把一天所需的能量都包圆。最吸引我的,还得数炸油条的摊儿。先不说味道,单看这炸制的场面,就叫人挪不开眼。

  师傅的手指就那么一扯,切好的面团被拉成长条,轻巧地滑入锅中。滋啦一声,面坯迅速膨胀、舒展,色泽和香气在高温的作用下升华。待到通体金黄,一双长筷利落地将其捞起,沥去余油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。这恰到好处的火候,是手艺人对食物的敬畏,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沉淀下的功夫和匠心。

  油条最经典的搭配,莫过于一碗豆腐脑儿。白玉似的嫩豆腐,浇上滚烫的有着木耳、黄花菜、鸡蛋的红亮卤汁,端上来时颤颤巍巍。用勺子轻轻划开,豆腐的清甜与卤汁的咸香瞬间交融,裹着一股肉香,食客们克服着那份滚烫,一边吸气一边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。再咬一口油条,扎实的满足感,足以慰藉每一个早起的人。

  吃饱喝足,才算真正开始逛早市。

  人头攒动,叫卖声起伏,蔬果生鲜在灯光下格外鲜亮。摊主的吆喝声、顾客的询价声,还有那一声声清脆的通知到账……此起彼伏,汇成一首宏大的生活交响曲。这一切将我瞬间拉入真实饱满的人间烟火中。

  在这里,简直没有买不到的。新鲜的草原肥羊,黄澄澄的渤海湾大黄鱼,更难得的是那些应季的“尖儿货”,软枣猕猴桃,野山楂,以及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的荔浦马蹄等。随便逛去吧!瞧这家,专营各色秋梨:鸭梨、雪花梨、南果梨,还有莱阳梨、砀山酥梨、库尔勒香梨。你就挑吧,生吃、煲汤,脆嫩甘甜,丰水多汁,总有一款合你心意。高碑店的豆腐丝、旧鼓楼的大馒头、张家湾自家种的蔬菜……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的“独门绝活”,吸引着懂行的主顾。

  干货区,栗香扑鼻。称上一斤捧在手上,带着刚出锅的温度,是秋日独有的温暖。水产区的顾客真不少。秋风起,螃蟹肥,北京人持螯赏菊的传统,就从这挥舞着蟹爪的螃蟹开始了。还有鲜肉区,卖羊肉的摊主手起刀落间,仿佛能感受到一碗羊肉汤驱散秋日的凉意。

  摊位是那样明亮,物品摆放是那样齐整,每个摊主的脸上都有一种笃定的神采。这不仅是对自家货品的自信,更是对不时不食这份生活智慧的恪守。他们爱护地擦拭着案台,骄傲地介绍着自家蔬果,仿佛那不是商品,而是从山川湖海中孕育出的珍宝。

  而顾客们,则像赴一场庄严的约会。你通过观察大家在什么蔬菜前驻足,便大致可以推测出这家人今天的餐桌上会出现哪道菜肴。有的径直走到熟悉的摊位前,与摊主打声招呼,直接就买;也有的货比三家,像挑选一件特别重要的礼物。他们为一日三餐精心搭配,那份认真劲儿,不亚于艺术家创作。老太太端着西红柿,逐一挑拣;年轻人蹲在筐前,仔细分辨着螃蟹的公母。选好、称重、装袋,每一步都郑重其事,仿佛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。

  逛早市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无论这里的蔬菜瓜果多么新鲜,大家都有一种默契:今天只买今天的菜,绝不囤积!我们甚至无须给自己一个逛早市的理由,因为日子永远新鲜!

  逛了一圈,布袋子渐渐沉甸甸了。我捧着温热的栗子,看人潮涌动,听叫卖声此起彼伏,心中升起一种巨大的平静与富足。这便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:踏实、鲜活,热气腾腾。

  这哪里是早市?分明是一场盛大而朴素的生活艺术展。正如老舍先生所言:“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。”

文章链接:http://quanzhou.fjph.vip/news/show-3408.html
文章来源:南平旅游团报名哪个平台好    
 

最新小商品批发

 
更多>同类资讯
地图导航